目前分類:★讀書心得★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重新把書看過一遍,「催眠」不再是我看這本書得到的唯一重點,感覺這與「創造生命的奇蹟」有點相似,李察·巴哈用故事把吸引力法則、正面信念、自我催眠等串聯在一起,告訴我們一個奇幻的生命旅程。

「不要低估你心靈的力量」我喜歡書中Pg.87提到學習放空自己,相信想像力,而不再要求事事具象,不再批評想像是愚蠢的,你會覺得很有趣。小時候我有很多時間發呆做白日夢,對於小時候的記憶不多,但我會記得我在兒時曾經在發呆時想像過,自己可以像孫悟空那樣翱翔於雲端,乘坐在雲朵間,端詳天空的蔚藍與穿梭在變化的雲層間,然後我會想像自己在迪士尼樂園玩樂、到美國看雪、被萬眾矚目、被大人稱讚等等的美好畫面,這些看似白日夢的畫面在大人眼裡是多麼的不具意義,但我知道這些畫面幾乎已經被一一實現,所以我體會到想像力的心靈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想像無邊界可以是天馬行空不被拘束不被設限的。在想,如果我當初沒有這些想像畫面,我現在會是在哪裏?我可以成就什麼事呢?很慶幸自己童年有這麼大一段的空白時段讓我發呆也不覺得奢侈,發呆做白日夢的時間是需要的、是被允許的,是非常重要的!但對於台灣社會的小孩來說,發呆就是浪費時間,兒子小時候沒什麼屬於自己的時間,總是被排滿滿的、總是就被大人們灌輸說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做白日夢、要實事求是、要腳踏實地、不要浪費時間發呆...我很後悔沒有為他極力爭取這一點,很慚愧,我是知道小孩發呆做白日夢的重要性的,但當時的我無法為他做些什麼(自我設限,被自我催眠說我無法做到),現在的我有一種補充心態,常常鼓勵他容許自己發呆,想像一下未來你要到哪裡做些什麼,想像天馬行空的有趣畫面,雖然他嘴巴總是說怎麼可能或著說這很蠢耶等等,但誰曉得他心裡是不是已經埋下做夢的種子,在心裡勾勒自己的夢想畫面呢?

催眠就是暗示被接受,而世界就是接受暗示的總和。這讓我想到創造生命的奇蹟讀書會提到,我們都在自我設想,我們每次都會自我評論,都會說我覺得、我認為、我應該原來我們每一次的陳述句都不是單純的敘述,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暗示,這些暗示都會逐漸強化並且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們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決定要接受暗示的結果,我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被催眠以及自我催眠的狀態。這好可怕喔,別人給予的暗示我們卻得無時無刻的接受,感覺自己是處於被動的狀態,幸好在Pg.119說,暗示會催眠我們沒錯,但是要在我們願意接受暗示的前提下,我們永遠都有選擇,我們接受那些暗示是因為我們想接受,要拒絕就拒絕,從來不會因為來不及而不能拒絕的暗示,暗示→肯定→確認,這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環,我們把這些暗示全埋入自己的意識之中。那就是說,我要接受那些暗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而不是別人強加於我的,我是有主導權的。我喜歡在Pg.41提到的畫布與顏料的譬喻,顏料桶是滿滿的暗示,你的刷子沾進你所相信的那個顏料桶裡,而畫布就是你的一生,這畫布所呈現的一筆一畫都是你親手畫的。暗示會改變我們的思考模式,改變我們在意的事物,暗示會改變我們的一生。所有的暗示都是我們認同它接受它才會變成事實,也就是說世界沒有什麼是真實的,唯有信念才能使它成真。在學習瑜珈的路上,瑜珈老師經常教導我們-瑜珈的目的,在於實現真實。那什麼是真實呢?真實是可以超越任何情境與狀況的,人的本質是不變的,去證實這不變的本質與真實,是瑜珈練習者的使命。

當我決定選擇瑜珈練習來作為我達到實現真實的入徑,那就表示我選擇了這個暗示,我讓這個暗示帶領我實踐我的人生。嗯,是這樣沒錯,是我選擇了這樣的信念進入我的生命。吸引力法則就是徹底的催眠,這是我知道的,我告訴自己我能我就能,要給予自己正面的信念就可以有正面的回饋,這樣的自我催眠是有效的,就如同創造生命的奇蹟一樣,我值得被肯定,我值得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我值得被愛...我值得,我說我值得就是值得,這樣的自我催眠自我肯定會改變我的人生,我是值得的,我是值得的。當我們在選擇可以和不可以之間掙扎,我們一定會作出選擇,當我們選擇可以做到時,心裡面就會浮現畫面並看到未來。這些改變,讓我驚覺,原來瞭解就是改變!一語驚醒夢中人,這跟細胞記憶這本書所提到的細胞可以記憶我們很多輩子的行為模式,唯有當我們發現、知道、瞭解後細胞記憶才會解除,而這說到的瞭解就是改變,不謀而合。酷~這是我第一次看這兩本書時所沒有發現的寶藏!

只要我想要改變,任何時候任何東西我都可以改變,我身邊的人事物都是美好的,我會遇到好人、遇到我愛和愛我的人、我會有很棒的工作、我會有源源不絕的財富供我使用、我有能力幫助我家人獲得更好的生活......我值得擁有美好的事物,我不匱乏。一次又一次的確認,我的世界會循著我的暗示與想法而改變,我的改變會比我想像中來得更美好,我的世界是完美的。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的蘇老師很療癒,以為她只是單純的心理諮商師,寫作出書,到世界各地去演講的諮商師,萬萬沒想到她竟然在安寧病房服務過,還出書敘述面對死亡的心情,這真的讓我嘖嘖稱奇,這太了不起了,安寧病房給予我的印象就是讓生命垂危的病人在面臨死亡的過程中減少痛苦的地方,這地方應該是充滿負能量的地方吧,可以在安寧病房服務的工作人員要有很高的抗壓力才行,因為經常要面對病人及病人家屬的情緒,面對死亡在自己身邊發生。看完這本書,讓我對蘇老師肅然起敬。

面對死亡,意識到死亡的恐懼,是10年前我外公的逝世,以前親戚或朋友過世都不會有太多想法和領悟,但我外公的逝世讓我頭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親人離世的揪心傷心難過,還有捨不得,終於感受到原來死亡那麼靠近,開始認真思考人生無常這件事,死後的世界又會是怎麼個樣;

第二次是5年前,我先生的姊姊癌症過世,這是一個漫長的生病過程,從她知道自己生病了,抗癌化療,住院逃院,秘方自療,自殺被救,在家裡垂危至死,這過程大約半年,但對她來說,對我們來說,像是過了好幾個世紀之久,這過程大家都很難熬,生病是很辛苦的,她不想連累家人不想家人為她擔心,還要假裝堅強,真得讓人很心疼,生病到最後生起了厭世的念頭,臨終前兩個月已經無力抵抗生命,只能黯然的躺在床上,一日復一日,等待死神來把她接走生病讓人覺得剩餘的生命都是多餘的,早死早超生或許是更好的解脫;

第三次是今年外婆過世,外婆也是生病臥床多年,但在我外婆身上看不到厭世,她臥床不良於行,但她每天很享受媳婦的餵食,跟她說話會回答,偶爾還會跟你討東西吃,或者跟你抱怨媳婦很兇之類的,很可愛,這一次外婆是很坦然的面對生命的結束,沒有捨不得,沒有牽掛。這三次親人的離世都讓我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從第一次的不捨難過,第二次生病會讓人覺得生命是多餘,到第三次的坦然迎接死亡,就像三溫暖般,之前讀再多的書都沒有實際面對來得真實。

這本書印象最深刻是蘇老師與英伯母的互動,有一節說英伯母總是唉唉叫,蘇老師問她說你可知道你把這些難過與悲傷放哪裡? 英伯母拍拍胸口說「這裡」,是啊!這個地方放了你不少的傷心,所以你叫出來會好過一點,於是英伯母開始唉聲嘆氣起來,英伯母覺得這樣心情好多了!原來,唉聲嘆氣也可以是一股旋律,一種釋放,抒壓的管道。所以,我也唉聲嘆氣起來,告訴自己,這樣會讓自己舒服一點。這是我在這本書學到的抒壓好方法,值得了。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這本書最吸引我的是最後的身心療癒表,因為很實在,可以真實的對照身體的狀況來解讀心靈的盲點問題,蠻有趣的。心靈層面的問題若要被看見,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表現在皮膚上,尤其是臉,這就神奇了,我的皮膚問題是不是也代表著什麼樣的含義呢?這很有趣,會讓我想馬上翻開書對照一下這皮膚問題是什麼意思,身心療癒表說皮膚問題是焦慮恐懼,過去埋藏已久的討厭事物,感覺自己遭受到威脅。嗯,是這樣沒錯,在團體催眠後那個禮拜,我的臉痊瘡百孔,身體反應之激烈,讓我咋舌與無奈,不得不承認,身體是內在最真實的反應,無法騙人。

當初參加讀書會,一部分也是想要說看能不能參加讀書會後能夠把這本書的讀書報告寫的更好或者至少不需要詞窮不知道寫什麼的囧境,但參加完後面對這份讀書心得卻也還是詞窮了,這讓我聯想到我對存錢的想法,每次都會想說等我不需要租房時我就可以有多餘的錢來存錢,但現在我不需要繳房租了,我的錢還是無法存下來,讀書心得也是,讀書會也參加過了,讀書心得還是無法文思泉湧的滔滔不絕。

看這本書的人應該多少都會有一種想要了解自己並且想要改變的心吧,所以第九章改變的方法我很喜歡。讀書會帶領我們讀這一章節,放下寬恕,設定對象,與夥伴練習放下寬恕的句子,覺得這不就是一個句子而已,說出來有何難,但當我實際要說出來時,真的是會無法說出口,欲言又止的彆扭,懊惱自己到底在幹嘛,原諒有何難,但當下就是不願意原諒不願意放下,感謝夥伴的等待與陪伴,讓我可以耍任性的停頓,不強迫自己去跟上進度,之後一個星期,我的臉變成大花貓,在臉部最明顯的地方長了好幾顆的大痘痘,讓我無法忽視它,正如身心療癒表所說的,覺得自己遭受到威脅,是的,當下我感受到極度的威脅,我竟然試圖要原諒我爸,真是不可思議!我以為我準備好原諒放下,原諒他是不想讓我餘生背負不孝的罪名,想對自己好一點,放過自己。但,結果告訴我,我還沒準備好,如果是以前的我會自責愧疚覺得自己沒用,但這次我知道自己還是有進步的,我沒有強迫自己一定要完成,我沒有準備好放下我對我爸的怨恨,但我學會放過自己,這比任何的都來得珍貴。

我喜歡秘密這本書,因為吸引力原則很正面,我覺得這是真的,這本書也有類似的說法,播下正面肯定句的種子,讓它在心中發芽生長,練習說:我值得擁有......,不斷重複這樣說,直到感覺到自己真正接受為止,透過這樣的方法來創造新的改變,我覺得這是充滿希望的,是可行的。我值得擁有源源不絕的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值得擁有好人緣,交遊廣闊,我值得擁有幸福,人人稱羨...我值得擁有全世界,因為我值得。

我喜歡療癒身心的日常工作裡提到的每天靜心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已經嚐過其中的甜頭,所以我對這項療癒的日常工作很有信心,每天挪出幾分鐘的時間靜心,觀察自己的呼吸,並且讓觀念輕輕的掠過腦海,腦袋中出現的問題,經過靜心,往往答案會自然浮現。現在我的靜心會帶入肯定句,我會用肯定句來開始我的靜心冥想,讓肯定句得練習滲入我的生活當中。但,有一項工作我還是心有戚戚焉無法完全實踐的,就是「不要相信任何限制」,我常年都會覺得自己很侷限,從小就被教導說不能好高騖遠、要務實、要量力而為…所以幾乎沒有奢望自己能擁有能力以外的東西,但這本書說不要相信任何限制自己不能為,這真的有點顛覆我的思維,但我好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人,我對自己是有所期待的,我期待自己能跨越障礙,並相信自己能成就一切可能。還有還有,抱持感恩的心,要感恩一切,而且要從生活小小事開始感恩我的鼻子能呼吸順暢、感恩我的嘴巴能讓我吃下美味的食物、感恩我的雙手能為我繕打報告、感恩我的內心豐沛滿足…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這本書之後會覺得什麼事都跟前世今生有關,但很吸引人繼續看下去,感覺有點玄,心想說這是不是真的啊?唬弄人的吧?但要寫讀書心得就會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不知道寫什麼。

靈媒,一個大家都好奇卻也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待的名稱,作者一定很孤獨,無人瞭解她的世界,即便有也是後來的事,這一路走來應該很孤獨吧,我想。

靈魂一直把所有的記憶管理得有條不紊,然後讓身體細胞去運作,而且會自我保護,這段話讓我很驚訝,我們幾輩子的記憶都會被記下來,然後轉化成現在的行為模式,自我保護模式啟動,記得自己所要記得的、聽到自己要聽的、看自己要看的,一些危險的部分都會自動收起來,保護自己不去看見。忍不住要飆一下~靠!這自動保護模式可能會是一輩子、下輩子、再下輩子,是想嚇死人是吧!這是一種造孽的概念嗎?要如何釋放尋求解脫這無盡循環呢?我看到「遺忘」二字,因為有缺陷,自我保護,選擇遺忘,那是不是只要我們能「記得」、「看見」就可以扭轉乾坤,終止那無盡循環的業障呢?那心理諮商幫助我們找出長大後的自己的行為模式的源頭,幫助我們看見兒時的自己,釐清問題的源頭後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長大後的自己是這個樣子,「知道」卻無法改變事實這有何用呢?知道真相的確無法改變事實,但就是可以讓自己明瞭、看見,得到解脫。原以為只要搞定兒時記憶就好,看完這本書真是沒完沒了,上輩子、上上輩子…,那如果我不相信前世今生呢?我是不是就可以擺脫這個魔咒?

這本書講到很多身心靈的詞彙,例如:光。有人說她可以看見人背後的光色,大部分的人聽到都會嗤之以鼻,胡說八道,但我卻是相信的(還不敢跟別人說我相信,因為會覺得我也是怪卡,教宗被質疑是會焦慮的),承如聽音樂的水所呈現的結晶體是特殊的,相由心生,所以每個人都有可能呈現不同顏色的光,我覺得這是同理可證。書上說,前世的負面細胞記憶是應該要釋放到白色的光裡,這是一種無極的狀態嗎?我曾在「一個瑜伽行者的故事」看過,瑜伽行者在三摩地境界所看到的世界就是一個光的世界,在溫暖聖潔的光世界裡,一切都獲得釋放,跟這裡所說的不謀而合,那真的有這個世界嗎?好奇。

我對生命藍圖的說法有點猶豫,感覺就像是在降臨世界之時,我們的一生就已經撰寫好劇本,按照劇本過完這一生,人生如戲這句話還真的很恐怖,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巧合,所有自以為的巧合都是有原因而來的,是注定發生的,這什麼鬼啊~~~好可怕喔!其實一方面我覺得紫微斗數狠準,可以說準我過往的事蹟,所以未來未發生的我都會預設為相信,這就表示我其實是相信生命藍圖這件事情,但一方面也會有點不甘心,覺得如果這輩子都是注定好這樣過,那我何必去強求去努力呢?老實說,有點混亂,但看到這本書其中一段寫說為了自我保護,所以遺忘,只要看見而不是收起來,那這一段記憶就不會帶到下一世,也會得到釋放與解脫。所以,是不是也就是說,我們只要瞭解了我們的動機、瞭解什麼事情在驅使我們、瞭解我們渴望什麼、瞭解我們必須避免的傷害,以及瞭解為什麼我們這樣想、感覺是什麼,我們的身體與情緒就能夠出現不同的轉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遇到正派的靈媒,很多號稱自己是靈媒的騙子蠱謠惑眾,利用人們面臨問題的惶恐無知,來招搖撞騙,這種社會案例比比皆是,或者透過催眠來幫助自己找到深層的內在自己,把深沉的記憶翻出來,一一面對,可能可以意外回到前世記憶找到蛛絲馬跡,或者不會。但至少我們這一輩子已經解決了一部分,已經做出轉變,這部分就不會延續到下一世,如果有下一世的話。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喜歡茱莉亞羅伯茲,所以看了Eat.Pray.Love。電影看了好幾次,莫名的迷戀上那放下一切去尋找自己的過程,後來還買了書,希望能從書中可以發現更多電影所沒有的細節。到最後,我也分不清楚我是喜歡茱莉亞羅伯茲而喜歡這部電影這本書,還是真的被這內容給吸引住。

一個人的旅行,是一個與自己相處的最佳時機。我很多時候無法一個人做事,例如我無法一個人在餐廳吃飯,無法一個人看電影...但在24歲那一年的失戀衝擊,醒覺人生來本就一個人,不會因為沒有誰而不行,也無法一直依賴誰...我知道必須準備好自己,才能迎接幸福的來臨。之後我開始學習一個人生活,學著一個人看電影、吃飯、旅行...還記得那一段,帶著失戀的傷痛移到陌生的國度生活旅行,痛過哭過後迎接的是全新的自己,那股勇氣至今難忘,原來,我也可以一個人。

我個人最喜歡印度那一段,因為她所過的印度瑜伽生活就是我所嚮往的,每天早起冥想梵唱體位法的修行生活,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甚至是遙不可及的夢。作者提到她厭惡早晨的梵唱時段,但這是瑜伽使修行不可或缺的環節,難道就沒有其他替代的修行方式非得一定要梵唱不可嗎?書中提到如果你對那個東西有如此極端的反應,它這麼用力摩擦你,八成對你奏效!因為它在燒毀你的自我,把你變成純粹的灰燼。就如我討厭強勢的人,我會儘量迴避這些我認為是強勢的人,避免跟他們衝突,覺得這樣就沒事了。但誰都知道問題還是存在的,沒有因為我的迴避而消失不見,反而自覺很衰的怎麼經常在我身邊打轉。我討厭強勢的人,因為強勢者總是伴隨著爭執與衝突,我討厭衝突的場面,心跳加速的感覺很沒有安全感,李宗燁老師說這可能跟我兒時被驚嚇不輕的經驗有關,要解決自己對強勢者的反感,首先必須先處理內在小孩被驚嚇的部分,這些自我發現也是慶幸這些年接觸心理諮商所獲。其實,要迴避還是面對,都由自身的自由意志來決定,當你準備好了就去面對吧,還沒準備好也沒有關係,自己有自己的速度,沒有非得不可的道理。我喜歡作者寫說命運也是一種關係,有一半不在你的掌控,有一半絕對取決於你,你的行動讓你看見可評量的結果。我的命運大部分不是我能控制,但有些事情的卻是我所能決定,例如我能選擇如何看待自己人生的不幸時刻。因為瑜伽讓我接觸冥想,專注於內在呼吸,沈澱紛飛的思緒,冥想的獲得真的是言語難以形容,不是外界的風光明媚所能比較的,冥想絕對值得你捨棄外面的誘惑而讓你沈溺其中。

書中的賴爺就像是智慧老人,也像是愚人,給予作者很多身心靈的啟發,我喜歡電影中出現賴爺送給麗茲用心看世界的圖,我還一度去尋找這圖想要擁有。峇里島的故事,對賴爺的智慧肯定也從這圖開始...人們都習慣在困擾無助時尋求神的幫助,有人相信信仰上帝可以得到赦免,有人選擇去算命看掌之類的,希望別人能指點迷津給予前進的方向...當時陷入迷惘的我也期盼神能給予我力量,藉由冥想與快樂拜日式試圖讓自己走出內在的迷宮。在這探索自我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一直往外尋求神的幫助,尋覓後發現所謂的神就在我們之中,或許書中的賴爺可能也不是什麼先知,而是一個稱職的聆聽者與回饋者,給予人們安心安全的感覺,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時愛失去平衡才能過平衡的生活,天秤平衡的狀況不會一直保持,偶爾會左邊高一點或右邊低一些,只要知道失衡了讓自己回到平衡的狀態就好,這句話讓我想到如果我們想要改變,或許會害怕改變所帶來的失衡反應,衝出去後發現過頭了就再回來一些些就好,前提是你必須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對於改變,羨慕那些勇於改變的人們,年紀越大顧慮越多,改變的勇氣也就變得低落,改變變得奢侈。我好想辭職哦,不想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這無謂的工作上,但這份工作給予我生活的經濟穩定,難道就可以因為我的不喜歡而辭職嗎?我覺得很難也無法,畢竟我生活在這現實的世界。或許是我消極吧,看不到改變的希望,讓我變得畏縮,沒有把握的決定不敢實踐,所以改變真的需要了不起的勇氣。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部意料之外的電影,原以為這是一部輕鬆喜劇,沒想到卻是陳述深度的愛情文藝片。金凱瑞難得收起誇張玩笑的演繹,木訥壓抑的他更具迷人魅力,凱特溫斯蕾則擺脫氣質路線,走向瘋癲的脫序女。我斷續重複看了好幾次,一個閃神就會無法連接下個情節,很跳TONE的劇情,但看到最後就會發現像是縫衣服般--這一條線牽得真好,很內在、有深度。

      忘情診所很酷,用科學機器把記憶選擇性刪除,每樣物件對個人而言都存在著一種情緒反應,醫生透過機器來觀察你腦中所顯示物件對你的情緒反應後,把這情緒抓出來然後刪除,這樣你就可以遺忘這部分的記憶,醫生說了一句很震撼的話:「每段記憶都有情緒核心,一旦根除了核心,記憶就會開始退化」。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很多時候第一想起來的就是情緒,再來才會是事情的經過,很多時候對事情沒有特別印象,很可能是他並沒有投入情緒在其中,所以記憶不深。這讓我聯想到旅行,我比較喜歡自助旅行,原因是我在規劃階段就已經在旅行之中了,過程中與伴侶一起經歷問題、發現新事物等等都會產生很多情緒記憶,如生氣、懊惱、高興、興奮…爾後回憶起來也特別有感覺,印象會比較深刻。

      如果可以選擇,我是否願意被刪除掉痛苦的記憶呢﹖面對這問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甚麼要刪除?本就生在一個二元的世界,有愛就有恨、有喜就有悲,如果沒有地獄的痛苦又如何彰顯天堂的快樂呢?就像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一開始大家都喜歡樂樂,不喜歡憂憂,但後來才發現原來憂憂的存在讓樂樂的出現更具意義。人生本來就是有喜有悲,不去排斥任何一種情緒,或許學會與情緒相處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

      一直很懷疑,過去產生的記憶與情緒真的可以重新翻盤嗎?心理諮商與催眠說可以,我不以為然,但這部片又再次告訴我這個訊息,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可能性。只要回到情緒核心,找到當時記憶,重新再來一遍,作自己最想做的反應與發洩,假裝時光倒流,跟過去說對不起,或許就可以放下。這過程我見證過夥伴的經驗,似乎真的可以讓自己當時的情緒獲得釋放!我想這過程需要莫大的勇氣,畢竟要面對過去不堪回首的難過、羞恥等情緒是很煎熬的。或許,平時我們就可以自己來「重新再來一遍」,假裝如果可以時光倒流的話,我會怎麼做,我會如何說,想像自己在當下最想做的反應,重來一遍,或許真的可以放下。

      這部片陳述了愛情之所以美好,不僅僅是快樂元素,還包括了更深層的情感經驗,帶出了不管記憶在不在,愛,不會消失。記憶可以刪除,愛卻無法從心中抹去,過去的戀愛經驗未必順遂,卻是累積經驗的過程,這是一段走向幸福的途徑,直接走任意門到達終點沒有意義,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記憶。刪除痛苦的記憶,我不想,因為,記得相戀的痛苦也比忘記一切值得。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小說讓我有一種捨不得把它馬上看完的感覺,想要慢慢細看、慢慢回味…

每個人對人生的頓悟時間不一,有些人很快就認清自己所想所要的目標,有些人一輩子都在尋找人生的動力,甚麼時候才會恍然大悟呢?

人生在低潮時的黑暗,會讓人失望地像全世界都關了燈,每個人的進度不同,甚麼時候才會等到黎明的到來?這讓我聯想到寶劍十,被劍刺到在地,他等待黎明的來臨,等待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那一刻。而復活的那一刻是甚麼時候才會到來呢?這時候我又聯想到倒吊人,當你學完上天要你學習的課題,妥協認輸,就會是你復活爬起的時刻。

我最喜歡全書中Pg.194、195,每一句都講到我的心坎裡。孤獨,可以舒緩麻醉一個人的感傷;莫名的不安,是談論夢想時最必要的一道菜。一個人被孤獨折磨、帶著不安的心情或著的時候,其實是最無所懼的時候,是心靈最強韌的時候。沒有句點、沒有逗點的每一天。看膩了的四季景緻。總認為那些永遠不會停止,我用不耐煩的眼神注視著,以為每一天必定會緩緩到來,而且會永遠的無盡地循環下去。

總有一天要發生的事。因為太清楚它確定無疑會到來所以恐怖。這是我最深的恐懼。完全沒有脈絡可尋、突然造訪的死亡,也是存在的。如果時時意識到這種死亡,對於活著這件事也會變得恐懼,不論甚麼樣的感情、甚麼樣的未來,在它的面前都全無意義。自己的死亡、他人的死亡,從死亡那一刻開始向前迫近的人生大倒數。我們再也無法像以往那樣逃避現實。每個人一定都有那一刻的到來。只要被賦予生命,就一定會和某些人產生關係,而那些人的死亡不可能總是跟著自己的手錶轉動。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並不是那種擁有「神之手」的醫生。

於是死亡不時找上門,

只為逼我看清生命的模樣。


作者夏川草介以一個醫生與生死最貼近的角度,述說生命的意義。書中大部分的情節皆圍繞在醫院的工作細節,沒日沒夜辛苦救人的一止醫生思考著甚麼才是適合病人的醫療,如何才能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與快樂,尤其在面對絕症病人,該如何拿捏堅持搶救或選擇放下的因應態度,這是醫療兩難的困境。對於醫生職責的反思,對於病人的尊重,也許在那當下都該更認真的對待,而且更得要回到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基礎上。這是醫病關係的徹底反省與顛覆,這更是對於現代醫療太過框限在功能性思維的提問。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人為之驚艷的一本小說,不禁讓我聯想起<不能說的秘密>等時空交錯情節的故事,也顛覆了我對日本文學的印象。這本書共有五篇,每一篇都是在浪矢雑貨店尋求解答人生疑難雜症的故事,這五個故事的人物彼此牽連相關,五個透過解憂得到釋放因而從此寬廣的人生故事,有趣的是解憂的人並非浪矢老爺爺,而是三位走投無路鋌而走險幹下搶劫罪刑的年輕人,透過奇幻的時光雜貨店而替過去三十幾年前的人提供人生的導引,故事環節一環接一環,梗中有梗,有一種「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的魅力,直到最後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故事緊湊、又具有療癒力性,推薦再推薦!

在學習塔羅之際,增加了許多與別人溝通的機會,這個時候讀這本小說更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來占卜的人心中充滿疑惑與困擾,他們希望藉由塔羅來釐清問題的端倪,好讓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有所防備或甚至想要預知未來。身為解牌的我如同書中Pg.149所提「…我每次都絞盡腦汁思考後回答,我可以明確地說,我在答覆時從來沒有敷衍了事,但是我不知道這些回答對諮商者來說是否有幫助…想到我的回答可能破壞了別人的人生,晚上也睡不著覺…」其實,我和非浪矢老爺爺有一樣的困擾,我會因為自己解錯了牌或是講了一些對方無法接受的話而耿耿於懷,不能自己,導致我沒辦法看牌直說,會有所閃躲,或者是對方根本就不相信我所說的,我會很激動的勸說下去,等我冷靜下來之後會氣自己為甚麼這麼客觀不理智,別人有他的自主權,他的人生他自己負責。

這本書也提醒了我,Pg.150「…他想太多了。無論回答的內容如何,最後還是諮商者自己做出決定。即使最終發生了不幸的結果,他也不必為此感到自責。」是的,我自己也知道其實每個問事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他們只是為了確認這個答案是正確的,他想從我們口中、從塔羅牌中肯定他的答案,只是,塔羅牌很多時候會直接地顯示他們不想要面對的問題,而身為解牌師的我們,必須得誠實地依牌直說,老實說這是有難度的,至少我現在還是不能百分之百做到這一點。欣慰的是,從這本書中我得到了心靈的慰籍,Pg.163「…雖然我之前很煩惱自己的回答是否造成了他人的不幸,但回想起來,實在太滑稽了。 我這個平凡的老頭子何德何能,我的回答怎麼可能具有影響別人人生的力量,真的是太不自量力了啊。」對啊,我只是小小的解牌師,只希望用我微薄之力協助你認清問題、從談話中讓你更了解問題的所在,我所說的話並不會對你的人生具影響力,我何德何能啊!雖然我不能確認我們所占的牌陣對對方是否有所幫助,但至少在他低潮無助時給他一些建議,傾聽並解決煩惱,我盡力了,也希望對方能夠感受到我的一番好意。

對於結局,我很滿意也很驚嘆東野圭吾的深刻句點:Pg.347「…如果說,來找我諮商煩惱的人是迷路的羔羊,通常他們手上都有地圖,卻沒有看地圖,或是不知道自己目前的位置。…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

這是一部多麼讓人回味的溫馨小說啊~慶幸自己在這一刻讀到這本書,非常受用,深深提醒了我為別人占卜諮商時不要再鑽牛角尖了,我們只需要傾聽他們的低潮困擾並適當的為他們釐清問題解決問題,這已經是我們能做的全部,Pg.156提及「我發現我的答覆之所以能夠對他們有幫助,是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擁有正確的心態。如果他們沒有想要認真生活、努力生活的態度,無論別人回答甚麼,恐怕都幫不了他們。」是這樣沒錯啊,心態最重要,擁有正確的心態才能正面的理解與面對問題,如果沒有正面的態度,說再多的話也是枉然!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不論是書名或是讀後感想。

我覺得作者是打從心底愛她媽的,因為這本書的一開始就寫獻給她媽媽,當然還有她媽的寄生蟲。書裡寫到作者多想得到媽媽的關愛讚美與肯定,感覺沒有得到她媽的肯定她就隨時又拿刀自殘的誇張地步,個人覺得真的很誇張,不想同理她。不過,可以肯定她的是,如此赤裸裸在全世界面前剖白自己的內心世界,勇氣可嘉,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如此鉅細靡遺地述說內心戲,少一點敏感度也不行。但,我寧可不要這敏感度,排斥。我抗拒作者劈里啪啦所說的一切抱怨與憂鬱,很納悶為甚麼有人可以自擾成這副德性,無法同理其中很大原因是我無法招架,如果這個人出現在我面前跟我哭訴這些,我一定會逃跑,我接不住這情緒,會慌。頓時,覺得心理諮商師很厲害,經常要面對負面能量強大的人,要接住她們的情緒,並且陪伴他們走出這一段,真是大功德一件啊。

看了書中的例子,我更能感受到要確實做到「同理」是多麼的艱難!一直提醒自己要同理,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同理他,但,某些講不聽的狀況很容易讓我沒耐心、無法同理,例如對方一味的自怨自艾,不管別人做什麼,他認定不好的,怎麼樣都是不好的,即便他知道對方已經釋出善意和好,他也拒絕接受,就如書中有一段「我無法完成你們的期望,我活得不快樂。你們以為『快樂就好』是祝福,對我來說卻是詛咒。」,這真的有一種裡外不是人的為難啊,怎麼做她都不會滿意的,他把自己陷入分裂,有一種為了討厭而討厭的固執感,真想媽叉這種人...我一樣無法接住這種人的情緒,但我會告訴自己要冷靜,希望隨他按照自己速度走過這一段或許就沒事了。

到了書中的後段,作者逐漸明朗走出陰霾,我的心也才舒緩一些。不由得佩服作者,我的情緒會隨著她的文筆起伏波動,發現自己有一種容易陷入別人的情緒,但不喜歡自己心跳加速的緊張感,為了讓自己處在安全地帶,所以會勸退自己不要涉入其中,置身事外是安全的。學習對自己寬容,勇敢看見自己的情緒,對於別人的情緒只陪伴不批評,這樣對自我的發現需要莫大的耐心與包容力,過程會對自己厭惡、逃避、否定,走過就是一片藍天。

第一次說要看這本書,我很期待;看了前面,很排斥,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人;看到中段,我都快要看不下去了;看到後段,知道作者有覺察有醒悟,才鬆了口氣。然後,感想也不想寫了。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以為這是一部嚴肅陳述深度道理的文藝片,沒廖到這是一部輕鬆喜劇,生活規律帶有一點壓抑的精神科醫師Hector與女友過著自以為有默契的一陳不變的生活,卻因為一個算命師病人的一句預言而喚起了Hector內心的小小冒險家,他要出發去旅行尋找快樂的方法。快樂是什麼?幸福是什麼?越先進國家人民不快樂指數反而增加,所以需要更多的心理或精神科醫師來幫助他們找到快樂,但很可能這些醫師也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就如Hector那壓抑的靈魂。

都市人的忙碌、生活節奏之快,在做這件事情的同時,腦袋就要策畫下一件事情要如何進行,完全無法好好活在當下,曾幾何時我也變成尋找快樂的一份子。曾經的情緒下陷,沒有寄託的生活、日復一日、逐漸迷失卻無法走出,當時的感覺很困惑無助,像在汪洋中抓著浮木漂流,無法上岸。我尋找讓自己快樂的方式,參加有趣的塔羅課程、精油芳療、身心靈的瑜珈運動等,期望這些參與的過程讓我的生活能有所改變,這些是我尋找快樂的方式。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過程比結果重要」,雖然我也重視結果,但我知道我更享受學習的過程,我享受一切事情發生的過程,這過程帶來好的結果我固然開心,但很多時候我更重視過程所帶來的感動,我們往往著重於尋找快樂,卻忘了尋求過程的快樂,快樂就在我們垂手可得之處,而我們卻到處尋找。劇中點出很多快樂的方式,如物質享受、為所欲為的自由、美味的食物、生命的活力、聆聽的愛等等,這一連串的方式之所以會讓我們快樂,因為它存在著「過程」,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快樂的義務。

我對童年那無憂無慮的印象,很多時候是建立在不記得大部分細節的前提下,對於當時快樂不快樂的感覺都不太能說清楚,往日情懷不是它原本的模樣,現在看過去,已經參雜了很多現在的想法與以前的我對情緒不敏感,很少去察覺開心與不開心的原因,也不會問自己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導致這些情緒與狀況像花栗鼠的摩天輪一樣,一直原地打轉,從小到大的重蹈覆轍。劇中有幾幕出現了Hector的內在小孩,無法跨越父母的離異與再婚,導致他對婚姻的不信任而沒有結婚,這內在小孩是壓抑的、懦弱的、逃避的,到最後他看見了內在小孩、釋懷了內心的壓抑。對應到我自己的狀況,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長大後想找個愛我比較多的另一半,大從結婚開始我就做好離婚的心理準備,即便現在婚姻美滿,因為我看過太多離婚的案例,讓我對婚姻存在著不安全感。我會提醒自己對方不是我人生的浮木,我需要保有獨立自愛的能力,不能過於倚賴對方,所以我更要學會愛自己,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以前都會覺得愛自己的人很自私,後來漸漸明瞭,愛自己與自私並非等號,唯有愛自己才有足夠的能量去愛周遭的人,別人可以感受到我們的愛與改變,就如Hector為自己冒險出發,經歷了難能可貴的過程,找回愛自己的能量,進而讓身邊的人倍感幸福。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顯然這是一隻陷入自我迷宮的蛤蟆,和早期的我一樣,彷彿知道一些不妥的端倪,但卻也好像無傷大雅,日子還是一樣的過,直到有一天貴人朋友找上門,抓你一把,試圖指引妳走出迷宮的路,當越走靠進出
口處,漸漸會有種打通任督二脈的舒暢,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感。

大學時期曾有過諮商的經驗,諮商師永遠都是低聲細語、不多話、引領式的問題,很多時候我也會像蛤蟆那樣感覺不耐煩,諮商師一直問問題,並沒有告訴我一個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我渴望對方能告訴我怎麼做,這樣比較實在。後來諮商結果如何,我已經沒有印象了,但那段艱難時段我知道我越過了。

蒼鷺說每個人生都有開始、中間和結束,開頭必定會影響後面的階段,早年的經驗形成會影響我們的感覺與情緒,換句話就是外面的世界變成了內在的世界,這是會影響一輩子的。

以前總覺得自己可以照顧別人,別人也很需要我去照顧,不僅是照顧家人,還衍生到我的朋友群…我總是提供最好的意見給對方,告訴對方什麼才是最好的品味,給予對方最好的物質,分享最好的經驗給對方,不讓他們走冤枉路或花費時間去探索…想當然爾,我一切的好意在別人的眼裡是多麼的浪費,得不到回饋也惹來了一堆抱怨與嫌棄,我崩潰了。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沒有把自己照顧好,還想去照顧別人,真是可笑!我付出,是因為我也想要別人對我付出。我自以為的要求美好卻給對方帶來了壓力,沒有最好的,只有喜歡的、適合的,別人覺得60分就夠了,那我何必去要求100分呢?

文章標籤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