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勝王瑜珈Raja Yoga,

因為Raja Yoga樸實、純粹。

其瑜珈的教導,體位法只為了讓身體更強壯,

讓人可以保持長時間的久坐並且進行深度的冥想而存在的,

最終目的是「冥想」。

我們練習瑜珈不為了做到非常厲害的倒立、或折手疊腳的軟骨功,

我真不是要炫耀自己學到多厲害的瑜珈姿勢而學習的,

我感覺自己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如果瑜珈只是流於這些表面的厲害,那就不是真正的厲害了,

且不是我想要追求的。

經過兩年的學習與瞭解,

瑜珈的目的,在於實現真實,

我知道,勝王瑜珈Raja Yoga是我要的。

 

哲學系出身的我,學習思辨思考的能力

也就因為這樣,我更會提醒自己,不要流於狡辯

不要為了提出問題而提出問題,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我相信,真理是純粹的

不需要拐彎抹角、不需要鑽牛角尖

真理就是真理。

 

真理問答,由智者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

跳脫自我的框框,回答問題

這些問題可以是很生活化的,也可以很有哲理

2017年3月,參加了三場「真理問答」

這一次,不再只是我獨自參加,

謝謝Jane答應一起出席,並且為真理問答寫下了詳細的紀錄

字美,看上去,覺得,真理也變得美好了...

----

若冥想只專注在身體的狀況,就只會看到身體本身,倒不如推薦體位法的練習來讓身體自癒。

 

為何尋求真實的自己如此重要?尋求真實自我的過程中,恐懼、擔心與害怕會消失。不論任何形式的幸福,最終還是會回到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一切,例如死亡、孤單、寂寞,會產生恐懼與害怕,但找到自己以後,會知道沒有生亦沒有死,便不會有恐懼與害怕。

 

真實與現實的連結?如何將真實的美好帶入現實的實踐?其實,恰好相反。只要心改變,現實也會跟著改變。

 

為何是推崇快樂與幸福,而不是推崇悲傷與難過?至上的幸福是人的本質,本就存在。這個問題很適合在冥想中思考。

 

三個對象的冥想,如何進行?冥想著聖者,不停的對照,自己會與聖者越來越靠近。如果覺得很難,還是請持續這麼做。找到一個有興趣的對象,例如真正體會過平靜的聖者—佛陀,想像其形象,可能會更能接近這個形象的本質。

 

內觀也是一種觀察自我的方式嗎?如果只專注在呼吸,就只是專注呼吸,頂多平靜而已。冥想是否該由平靜開始,若一開始就有三個對象,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對話?冥想是與冥想對象成為一體,雖然有三個對象,但到達的目的地是一樣的,若是呼吸的話,就比較會停留在物質與表面而已。

 

閱讀聖典,但最後仍是要丟掉聖典的,知識無法幫助找到自己想像自己想要變成的樣子,找到方法,除掉惡習,製造新的習慣,心也會改變,這也是瑜珈的教導。

 

一般而言情緒會隨著環境而改變,這都是「我」這個主題產生的意識,過著被情緒環境影響的人生。瑜珈,就是要去控制那個「我」的主題,不要再看著「我」去思考,為甚麼會有情緒,是為了讓我們反思,不要再自我為中心,而是要去關懷別人。不要讓自己的心輕易地受環境而改變。能改變的,其實就只有自己。

 

慈悲喜捨:隨眼前的人開心、悲傷,但也保持心裡的那份平靜。初期,若知道對方會給自己不好的影響,就要學會捨棄,這是初步修行;到最後,自己有能力後,用愛去回應。

 

我們要把理想的自己的目標設定的標準要更高一點,因為我們必定會成為自己想要成為樣子,所以要先找到一個自己想要成為的對象,需要有具體的想法與畫面。

 

聖者的教導是一樣的,以「開悟」為目標。體位法的練習只是為了讓冥想更順利,久坐而不會不舒服。我們需要儘快結束體位法,儘快進入冥想、開悟,這才是瑜珈。調整呼吸、調整心,這都是為了冥想而作的準備。

 

保持心的平靜,才能去讀對方。不被自己充滿,才能看見別人。一開始會覺得自己是犧牲,但幫助他人,其實就是在幫助自己。

 

瑜珈一定要吃素嗎?吃的量以八分飽為佳。不要想吃什麼就吃什麼,表示無法控制心。認真聽身體想吃什麼比較重要。吃肉食的話,要懷著感恩的心吃完,不挑食。

 

不論是成功或失敗,都不重要。因為最重要的是實踐真實,真實以外的都不重要。我們是為了想起真實才活著、才誕生的,很多東西都是轉眼即逝,生命並沒有渺小到會被小事影響,每個時期都會作出修正,只要看著最後的目標,才能見到真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o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